715日,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指导、黄山学院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与译国译民翻译研究院联合主办、上海凌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“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暨2025年译国译民翻译研究院年会”在黄山学院举行。会议围绕“AI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”主题展开深度对话,为新时代翻译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贡献智慧方案。我院组织MTI教育中心师生线上参会学习。


在主旨报告环节,多名专家应邀做主旨报告。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胡开宝教授,以《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:问题与前景》为题,提出大语言模型已重塑翻译生态,人工翻译不可替代,呼吁高校构建“人机共舞”培养体系,增设AI技术课程,打造智慧翻译教学平台,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。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刘军平教授在《元宇宙翻译范式:跨文化传播的可能世界》中,提出“元宇宙翻译范式”,倡导以虚拟仿真、全息同传等沉浸式技术重塑跨文化传播场景,呼吁高校增设数字人文课程,培养“虚拟译员”,推动翻译教育从文本走向多模态体验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王东风教授以《AI的翻译限度与翻译人才培养再思考》为题,提出大语言模型虽汹涌,但诗学翻译仍须“形义兼顾”。他用“床前明月光”等案例证明AI难译节奏与反常化之美,强调文学翻译的核心是“文学性”。同时警示文化主权——“龙”被英译dragon等,呼吁重夺中国符号解释权,并以京师同文馆为例呼吁重建博雅翻译教育,培养“王毅级”大国译者。《上海翻译》主编、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则在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能力重构》中提出,AI时代翻译能力需在“语言、题材、工具、规范”维度重构,强调人机协同、强化应用与中国标准,呼吁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型译才。


我院参会师生表示,本次大会为AI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案,是AI时代翻译教育的一次示范,将对我院MTI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