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6-27日,我院研究生韩正虎参加了在江苏南京举办的“文学与氛围”全国学术研讨会。会议由《外国文学》编辑部主办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、社会科学处承办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名专家学者、青年教师、研究生参会。


26日开幕式由《外国文学》名誉主编、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教授主持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朱大梅代表举办学校致辞,希望本次“文学与氛围”全国学术研讨会不仅能从理论层面深化对“文学与氛围”主题的理解,促进相关学术议题的深入研究,也能为文学创作与批评注入新的灵感与活力,推动我国文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。


张剑教授代表《外国文学》欢迎并感谢各位与会代表。他指出,期刊至今已主办了24届年度全国学术研讨会,主题包括文学与疆界、文学与游戏、文学与物、文学与情感、文学与风景等。他表示,本年度的“文学与氛围”学术研讨会既延续了历届会议议题聚焦、方向明确的特点,又在规模上有所突破。


27日上午,闭幕式由《外国文学》副主编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姜红教授主持。《外国文学》主编张剑教授做大会总结发言。戚涛教授代表下届会议承办方发言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尹才祥教授致闭幕辞。


本次会议邀请到清华大学汪民安教授、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炳钧教授、上海外国语大学汪小玲教授、安徽大学戚涛教授、中国人民大学范方俊教授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文瑾教授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杜玉生教授做主旨报告。主旨报告由四川大学王晓路教授、深圳大学刘岩教授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礼福教授主持。报告内容涵盖氛围生成理论、氛围美学、叙事与情感机制、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,带来了前沿视角与思考,拓宽了氛围研究的学术维度。


本次会议收到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香港大学、澳门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师生的300余篇论文摘要,吸引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与,既对“文学与氛围”的相关学术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,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。


会议同期设置14个分论坛,邀请28位老师担任14个分论坛的主持人和点评嘉宾。分论坛上,与会师生围绕氛围的生成、氛围与时空、氛围与美学、氛围与叙事、氛围与风景、氛围与文化研究、氛围研究的历史与未来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。我院研究生韩正虎在分论坛(九) “氛围与感知、想象中作了题为《地方性向世界性的转化:中国古典诗〈问刘十九〉的意象英译》的报告,聚焦氛围机制与感兴诗艺的相似性,深入探讨了意象再现与跨文化转换的实现路径,开拓了研究视野和思路。


此次论坛为我院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展示平台。以参加此类学术活动为契机,学院会激励学生不断夯实学术研究素养,强化翻译实践与学术反思,为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。